找到相关内容1297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出三界

    一切众生所依止的界,只要有淫欲、物欲、贪欲、无明,就会在三界中生死轮回,无法超越这个罗网,在三界内已烦恼的圣者,他们的最后身也止住于此界。寻求解脱、自由的人,视三界如火宅,奋力迈向解脱的道路,以便出离生存界,到达无生无死。  出三界就是达到寂静的涅槃界,“涅槃”是依修习戒、定、及观察现象界的无常或苦或无我,而一切烦恼,涅槃的“界”只是形容词,它是无实质的山河大地、日月、方位、样貌,也无心识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5452589.html
  • 世间充满着什么

    就不苦了。生命不是毫无意义的,它有价值,喜欢说生命没有价值的人,是因为他们不知如何让它有价值。  如果我们知道怎样把“生命当成工具”,用它来认知世间、世间的起因、世间的和到达世间的修行之道,...充满着什么?从某个角度看,你会说它充满着“苦”,或简单地说“它是苦”,但从较高层次的角度看,你可以说它什么都不是,只有无止的生、住、,生、住、……。如果我们执著它,就会产生痛苦;如果我们不去执著...

    佛使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82454147.html
  • 佛使比丘:世间充满着什么

    执著的生命是苦的,若不执著就不苦了。生命不是毫无意义的,它有价值,喜欢说生命没有价值的人,是因为他们不知如何让它有价值。 如果我们知道怎样把“生命当成工具”,用它来认知世间、世间的起因、世间的和到达世间的修行之道,那么生命就有价值了,他已成为学习、修行和获取成果的根据地,同时也是用来了解人类所能达到的至高无上境界—涅槃的基地。所以请记住!生命真的有意义,但是对不知如何利用它的儍瓜而言,生命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71575313.html
  • 帕奥禅师答:还没有达到近行定及安止定的初学禅者如何修行佛随念及死随念?

    尸体,然后取跟死亡心同时的命根为目标,再以「我必定会死亡」这样的心念来专注于它来培育定力。然而初学禅者也不容易成就死随念,因为他无法真正地看到自己的命根。 另一个比较容易的方法是先修行安般念或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帕奥禅师近行定安止定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0285594998.html
  • 帕奥禅师答:慧根与择法觉支两者之间有何差异?

    正见,即知见自己的业是属于自己的财产的智慧。 三、 世间的道正见。这即是观照诸行法,即名色法及其因为无常、苦、无我的正见。此正见也观照在未来证得阿罗汉道时,一切烦恼,以及观照在未来证入般涅槃时,一切五蕴,因此这种正见也包括了观照世间灭谛的观禅正见。 四、 观照世间道谛的正见,即观照含有世间正见、正思惟、正精进、正念、正定的能观之心的正见。 出世间道正见则缘取永恒之,即涅槃为对象。 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帕奥禅师慧根择法觉之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09020595547.html
  • 帕奥禅师答:凡圣之间的效益如何呢?

    现在也没有我。所以无我的法则与生死轮回两者之间并没有冲突。当你修行缘起时,必须观照到从过去到未来的名色相续流。若你能如此正确地修行,就是暂时去除了断见。你必须修行到能够照见所有的名色当下生起,当下就...在你二十岁证悟阿罗汉果时,所有的烦恼全部,并且能见到在你六十岁证入般涅槃时,所有的名色也都。这种也是世俗的灭谛。当你证悟了以涅槃为对象的道智时,所有八圣道分都存在道心之中:领悟涅槃是正见;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帕奥禅师凡圣的效益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9/09195889934.html
  • 帕奥禅师答:有一些经里,佛陀说在般涅槃之后会有一种心存在,那是什么心?

    问:有一些经里,佛陀说在般涅槃之后会有一种心存在,那是什么心? 帕奥禅师答:上座部的巴利圣典与注疏里并没有这种记载,但是则很清楚地说到在般涅槃之后,包括一切心在内的五蕴都完全。 返回帕奥禅师问答专题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帕奥禅师般涅槃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09130496011.html
  • 五百罗汉--愿力成熟 证罗汉果

    三界的烦恼,获证罗汉果位?请为吾等慈悲演说其中的因缘。」世尊告诸比丘:「早在贤劫人寿二万岁,人天导师、如来、正等觉迦叶佛出世,时有五百比丘在其教法下出家。彼等临终前发愿:我们在迦叶佛教法下出家,一生中严持净戒,虽没得到什么境界,愿我们将来在释迦牟尼佛出世时,令佛欢喜,出家三界烦恼,获证罗汉果位。当时,发愿的五百比丘即现证罗汉果位的五百仙人。因前世的愿力今世成熟故,今对我生欢喜心,并在我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9333117021.html
  • 第七识与假悟

    小乘佛法所说之意根。末那识,由如来藏所生,非有形色,故名为末那识。  末那识具有“恒、审、思量”的体性。  末那识从无始劫以来,于五位中——睡眠、闷绝、正死位、定、无想定中,它都是不断的,所以说它“恒”;但是成为俱解脱的阿罗汉以后,他入了定时,第七识是会有少分消失的;到了入涅槃时,第七识则是永灭无余,所以它又不是遍一切时的。  末那识从无始劫来就一直在审度一切法,包括睡着无梦乃至闷绝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22265111.html
  • 心不相应行法

    相应;生灭无常,故名为行;是行蕴所摄的不相应法,故名不相应行。这不相应行,总有二十四种:一得、二命根、三众同分、四异生性、五无想定、六定、七无想异熟、八名身、九句身、十文身、十一生、十二老、十三住、...中厌背欣求无想寂静,于无想中持心而住,这样地渐次离掉一切所缘乃至微心,极至微微心,心便寂灭,即入无心。这无心位,不单是除想,是把非恒常现行而有间断的前六识心法及相应的心所法皆消灭净,所以名为无心;...

    正果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5648286.html